芒果体育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保险业2025年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5-01-25
 芒果体育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保险业2025年发力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方面。  这场重磅会议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怎样的道路和方向?2025年行业有哪些重要发力点?对此,《金融时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  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

  芒果体育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保险业2025年发力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方面。

  这场重磅会议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怎样的道路和方向?2025年行业有哪些重要发力点?对此,《金融时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

  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而扩内需最根本的是提升消费意愿,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同时,要着力满足居民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这些重点发力领域与保险行业的主体业务紧密交织、息息相关,这意味着保险业在扩大内需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保险业既是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的稳定器,也是生产生活的“压舱石”。当人们面临疾病、意外、财产损失等风险时,保险可以为其提供经济补偿,减轻经济负担,这有助于稳定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使他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有信心进行消费。例如,健康保险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医疗费用的保障,让他们在生病时无须因担忧高昂的医疗费用而不敢就医。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前11个月,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为9220亿元,如果按月平均保费预测,2024年的健康险保费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保险业仍存在水平、结构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有效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保险服务需求,在养老、健康、医疗、农业、责任、巨灾等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例如,财险市场车险过大、寿险市场过度依赖利差等,保险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待提升。

  要发挥保险的稳预期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与扩内需重点发力领域的融合,保险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供给质量芒果体育。“金融供给能力提升将衍生出更多的需求类别和场景,长期看有‘创造需求’的能力。相反,供给没跟上,也会严重制约需求。”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红此前表示,在新发展阶段,要牢牢抓住高质量供给这条工作主线,要把扩大内需和优化结构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推动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良性循环。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教授郑伟看来,要完善社会保障,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他表示,未来一个时期,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通过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来提高居民收入、缓解风险冲击。二是积极发展银发经济。聚焦一个目标“增进老年人福祉”;把握好两个关系,即民生与经济、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关注三项重点,即“急难愁盼”、潜力产业和农村短板。三是促进生育。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芒果体育,人口服务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以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以上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作用。”郑伟说。

芒果体育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保险业2025年发力点(图1)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定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一。与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比,2024年的表述出现了一个新变化,即更加突出“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保险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资金“输血”,还是风险“兜底”,保险业在支持科创企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从宏观看,新质生产力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微观看,新质生产力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从未来看,新质生产力与保险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共生共荣。”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梁涛认为,在风险保障方面,保险服务覆盖了科技创新从研发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保险业应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高新技术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在融资增信方面,保险机构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为科技型企业开展增信服务,企业持有的科技保险保单,可分散转移创新研发和市场转化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间接提高了偿还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融资;在资金运用方面,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是与新质生产力天然匹配的“耐心”资本,在积极鼓励保险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资产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向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规模超过5500亿元;在负债端,据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透露,2024年前8个月,科技保险保费已达388亿元,为科技活动提供了超过7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其中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为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应用提供了近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

  步入2025年,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政策层面,应积极鼓励保险机构进行科技赋能。通过提高保险公司在科技赋能中的容错度,激励保险公司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保险业务各个环节的效率。这样能够促使保险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使保险公司获得支持科技发展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技术空间。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的进一步拓展,要求保险公司在相关领域具备更强大的技术力量,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倘若保险公司在为科技企业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时是外行,那么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技术与合规方面的问题。”王说。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增进民生福祉擘画了清晰的蓝图,保险业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普惠保险等方面大有可为。

  “保险业应从三方面提高服务民生保障水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应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险公司需要开发设计专属的符合他们工作特点和风险保障需求的养老保险、职业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在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方面,保险公司应开发设计适合老年人群需要、适合其支付能力的意外险和健康险产品,探索扩大对既往症和慢性病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与社区合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简单诊疗和护理服务;在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方面,应鼓励引导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合作运营养老社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丰富的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养老服务,增强养老保险的可及性。保险公司还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养老服务芒果体育,让多数人都能够消费得起,让老年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福利,提高养老服务的可得性。

  对此,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近日表示,要坚定做长寿时代大民生企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参与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联体”,形成多方位、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